中国各民族文化 ,民族服饰文化,中国有哪些特色民族服饰呢?

2023-08-17 21:50:37来源:互联网


(资料图)

民谣说:“苗族住山头,瑶族住管头,傣族住水头,汉族住街头……”住在不同地方的人,看天穿衣,择地(物产)做服。人们的服饰,依天象地势之变而千变万化,形成与自然同构的审美风范。雪域雄奇,康巴汉子袍长袖广,动则走尘运风,静则浑厚沉雄;水乡秀丽,傣家少女袖衫薄,清新灵动,举手投足,皆如行云流水;西北高原“胡服”矫健,一披一挂掩去大漠风沙;东南海滨“夷装”神奇,丝丝缕缕尽藏热带雨林的秘密……这既是有关民族服饰艺术的美学描述,也是“自然之子”受于自然的直观写照。

“立体”地分布在中华广阔大地不同高山大漠、草原河谷或滨海平原里的不同民族,衣服的质地、样式、图案、色彩等,差异很大,正是对中国差异极大的海拔、地理、天象、物产等“自然规定”做能动适应的结果。人们观象制物,因地取材,创造了形式和风格都丰富得令人惊叹的服饰艺术。在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肥沃的三江平原(松花江、黑龙江、乌苏里江)和完达山一带,生活着我国一个仅有4000多人口的民族——赫哲族。

勤劳的赫哲人世世代代过着“夏捕鱼作粮,冬捕貂易货”的生活,他们不仅以鱼肉为食,还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鱼皮为衣的民族,因而历史上被称为“鱼皮魅子”“鱼皮部”。鱼皮衣,赫哲语为“乌提库”,是赫哲族人以前的常服。过去的鱼皮衣主要用鲑鱼(大马哈鱼)的皮制作,但是鱼逐渐稀少后,胖头鱼、大链鱼的皮也可以用来制作鱼皮衣。鱼皮衣的制作,分为熟皮、染色、剪裁、缝制、绣花等步骤,其中熟皮是最重要的环节。熟皮也就是将生鱼皮加工成柔软如布的制衣材料的过程。

之后,就是要将鱼皮衣料拼接成大块的衣料,再剪裁成衣片,用胖头鱼皮做成的鱼线缝缀起来,再缝上鱼骨扣子,鱼皮衣就基本成形了。心灵手巧的赫哲妇女还会在衣襟、袖口、摆边等处绣上图案,或者用皮条、彩色布料滚边。有的还用海贝壳或小琉璃球装饰衣服的下摆。这样制作出来的鱼皮衣,不仅美观大方,而且耐磨、抗湿、保暖,非常适合渔业民族的水上作业。除了制作成套的衣裤,赫哲人平时还喜欢戴鱼皮帽,穿鱼皮套裤和鱼皮机鞭。鱼皮套裤套在腿上,下水捕鱼也不怕浸湿衣裤。鱼皮辄粒不仅不怕湿水,走在冰上还不打滑,是赫哲人冬天必备的鞋具。

“有大有小,农民之宝。脸多皱纹,耳朵不少。放下不动,穿上就跑。”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东北人过冬的宝贝——朝鞭。人参、貂皮、靰鞡草被誉为关东三宝。前两样东西就不用解释了,而靰鞡草则只有地地道道的关东人才能够明白它的宝贵之处。东北的冬季天寒地冻,但只要有了靰鞡鞋和靰鞡草,人们心里就有了底:“这个冬天好过啦!”靰鞡又写作“乌拉”“兀刺”,是满语对皮靴称谓的音译,指的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“土皮鞋”

这种鞋用全皮制成,里面絮上东北特有的概粒草,穿在脚上暖烘烘的,走在雪地上还不打滑,是东北山区人民冬天外出劳作必备之物。黄灿灿的大斗笠,艳丽的花头巾,曲线毕露的蓝色紧窄短上衣,宽大的黑色长裤上配一条银光闪闪的腰带,这就是闽南一群特殊的女性——惠安女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、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,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。闽南一带的城里人用“封建头、民主肚、节约衫、浪费裤”来描述她们独特的服装。

“封建头”指的是她们头上那顶黄灿灿的大斗签和那块色彩艳丽的方形花头巾。由于海边风沙大,光照也十分强烈,为了保护娇嫩的皮肤不会被风沙和阳光摧毁,爱美的惠安女总是戴上大大的斗签,用一块约66厘米的正方形头巾把头部遮得严严实实,只露出眼、鼻、口。如果风沙太大,方巾的结还可以扎在鼻子底下,只露出眼睛和鼻子。这种装扮冬天防风沙,夏日挡骄阳,人们很难看清她们的真面目,为她们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。

“民主肚、节约衫”指的是她们看上去短得出奇的上衣。这种上衣根据个人身材剪裁,紧紧裹住上身,连袖管都紧绑着手臂,而衣长又连肚脐都不能盖住。远远看去,女性柔和的曲线尽收眼底。“浪费裤”指的是惠安女那条裤管特别宽的黑长裤。其实宽阔的裤管也是为了劳作,即使被海水汗水浸湿,也不会裹住双腿不能行走,在海风的吹拂下又能迅速干燥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视频|暖心!执勤交警背老人过积水路段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