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修摊关系大民生 这样的城市风景线值得呵护

2023-02-20 14:37:41来源:上游新闻


【资料图】

近日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一段有关“让修鞋、配钥匙等‘小修小补’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”的发言引发了舆论关注。发言人表示,将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一圈一策,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,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。

修修补补,看似小生意,却蕴藏着大民生。衣服拉链坏了、皮带需要打孔、鞋跟垫片掉了、自行车胎漏气,自己弄不好,都需要及时“修修补补”,这时市民就希望住宅小区附近能有经济实惠的便民修补服务,诸多流动摊点的价值也在于此。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城市人口不断增加,“修修补补”的小摊小点也是一部分人的生计来源。

2021年,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》,在全国确定了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开展相关试点。截至目前,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,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,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,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,试点地区生活圈的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,设施业态更加丰富。

抓好民生细节,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明显增加。就“修修补补”之类的流动经营摊点,进行相应的规范建设,不仅考验城市治理水平,也事关民生温度的掌控。

安放好小摊点,需把握好“市容”与“繁荣”之间的尺度,调节好发展经济和美化城市的最佳结合点。一方面,需要基层执法人员转变管理理念,疏堵结合,刚柔并济。比如可通过免费定制统一修理车、售货车,合理设置疏导点、摊点群等多种方式,变“减法”为“加法”,兼顾各方利益。

安放好小摊点,还须构建长效化管理机制。持续执法是治理占道经营、乱摆乱放的刚性保障,人性化管理则是“化乱为景”、服务民生的柔性法宝,二者完美结合,小摊小点就会摇身一变,成为城市风景。

小修小补社区消费场景,事关居民衣食住行,永远是民生需要。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、养老托育圈、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,引导便利店、社区超市“一店多能”,各种小修摊就不愁无安放之地。当下,需要善加引导、合理布点、适当扶持,以免这些小行业退化为民生短板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波音(BA.US)向CEO奖励529万美元 寄望继续领导公司恢复“元气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